简/繁
欢迎光临!今天是:
南平市侨联>> 走进南平

浦城闽派古琴

发布时间:2020-09-14 11:18:19  作者:本站编辑   来源: 本站原创   浏览次数:
分享

古琴,又称琴、七弦琴,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。清代,古琴在浦城得到很大发展,据记载,清代古琴广为流行,以吴越为中心,逐渐分出许多流派,影响较大的四大派系,浙系、江派、闽派、川派。闽派,以浦城祝桐君为代表。

图片1.png 

    闽派古琴创始人为祝凤喈,字桐君,约在清嘉庆五年(1800年)出生,闽北浦城城关人。写下了古琴理论不朽名著《与古斋琴谱》一书,咸丰五年(1855年)在浦城出版。祝凤喈家传琴曲秘谱6首,均音色优美,雅静动听,没有靡靡俗韵。

    闽派古琴第二代传承人为张鹤。于同治三年(1864年),经祝凤喈鉴定后,刊行《琴学入门》一书,系统传播祝凤喈的琴学理论和操琴风格。

    第三代叫陆琮,字少云,他是张鹤的弟子,其主要贡献就是帮助其师张鹤校刊《琴学入门》,为闽派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做了许多有益工作。

    随着《与古斋琴谱》和《琴学入门》的传播,使闽派古琴走向大众,私淑弟子日众,民国期间,浦城的李迪瑚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。李迪瑚为闽派古琴艺术的第四代传承人。李迪瑚能诗善文,特别喜欢古琴,在家里设置琴楼,并且对古琴研究颇有心得,其古琴专著有《酌海楼琴言》、《酌海楼琴谱》五卷。

浦城县图书馆收藏有大量古琴书籍,如清康熙徐青山的《大还阁琴谱》、清嘉庆吴虹的《自远堂琴谱》、清同治秦维瀚的《蕉庵琴谱》、清末杨宗稷《琴学丛书》以及《与古斋琴谱》、《琴学入门》、《酌海楼琴谱》等等。在浦城博物馆现存清代古琴两张,一张为无名琴,一张镌有"养心"二字。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
图片2.png 

识谱:祝凤喈首创在减字谤旁注"工尺"谱,这是以前诸谱所未有的。通过教人念工尺之法,是学琴者的捷径。琴曲有天然节奏,惟有心领神会,操之极熟,才能轻重疾徐,自然合拍。但初学者,非有一定节奏按谱鼓曲,殊难成音。祝凤喈以工尺传其高下,板眼节其长短,学者先念工尺,次习手法,按谱而鼓,弹数次就能成谱。工尺法有利初学者迅速入门,有事半功倍之效。

    指法:琴为弦乐,必须按弹,才能成音。琴音上下相需,刚柔相济,寓轻重疾徐之节。祝凤喈深入研究各家指法,对不明的地方进行注释,提出自己的看法,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,并给图标注指法字母,使学者不致混淆,初学者开卷即有一目了然之益。    

闽派古琴于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列为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,浦城吴燕琳入选“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”。

图片3.png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省级非遗传承人吴燕琳在演奏

 

图片4.png 

浦城闽派古琴演奏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南平市侨联 综合网络资料整理)


版权所有:南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
备案证号:闽ICP备11004646号
闽公网安备:35010202000722号
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